
作者:Kazuo Ishiguro
在購買這本書的那天,我其實是想找《王者之聲》的原文小說,
不過在一番內心交戰後,我決定買這本。
最先吸引我的,是書背後的介紹。
FROM THE BOOKER PRIZE-WINNING AUTHOR of The Remains of the Day comes a devastating new novel of innocence, knowledge, and loss. As children Kathy, Ruth, and Tommy were students at Hailsham, an exclusive boarding school secluded in the English countryside. It was a place of mercurial cliques and mysterious rules where teachers were constantly reminding their charges of how special they were.
Now, years later, Kathy is a young woman. Ruth and Tommy have reentered her life. And for the first time she is beginning to look back at their shared past and understand just what it is that makes them special -- and how that gift will shape the rest of their time together. Suspenseful, moving, beautifully atmospheric, Never Let Me Go administers its revelations as precisely as drops of acid.
我一直都不喜歡悲劇,不過,如果在悲哀之後,
有能夠感動人心的內容存在,我還是願意試試看,
加上這本書入圍 BOOKER PRIZE 的決選,想著應該有一定水準,就買了。
唯一讓我扼腕的是,這本書有中文翻譯,
為了很快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我去翻了中文本的介紹,
當下就知道自己錯了,爆雷爆得真是讓我措手不及,
我是哪跟筋不對,非得去看中文介紹不可!
看完整本書之後,覺得英文版的介紹寫得剛剛好,
因為如果把內容講得太具體,就立刻爆雷,
所以介紹寫得很含糊,大概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情緒,
但無法確定究竟在講什麼。
【故事介紹】
故事由Kathy的回憶主導,講述Kathy、Ruth、Tommy在Hailsham學校,以及離開學校後的故事。
從在Hailsham開始,就可以看出三個角色的不同個性。
Ruth:標準的團體領袖,自尊心強,逞強又好指揮的性格有時會讓人受不了。
Kathy:Ruth的好朋友,在團體中偏向觀察,有主見,不太會受團體影響。
Tommy:會注意Hailsham的特殊之處,並思考,與Kathy是互相討論的好友。
在Hailsham學習的階段,大致可分為單純歡樂的童年期,以及開始觀察的青少年期,
但整體來說,學生們對自己、Hailsham、還有未來的道路都沒有疑惑。
在這個整體的結論上,有一些小小的例外,就是Kathy與Tommy。
他們倆人對Hailsham的人事物,不是純然地接受,而會思索當中的奇特。
例如定期會來學校挑選學生們優良創作的Madam、態度與其他老師不同的Ms. Lucy、學校制度…
種種的現象似乎都有另外的解釋,Kathy與Tommy,就是在討論中建立起友誼。
回憶的第二個階段,是離開Hailsham之後的學生們。
被送到Cottages的三人,認識了Hailsham以外的學生,
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學習適應,以不同的方式面對,
離開Hailsham,開始以實際的行動去探索。
這樣的探索,尚未涉及全面的深入了解,不過,在事件的刺激之下,
人、事、物都開始轉變,大家不再直線性地思考,
境界的刺激、心中的感受、理解的方式…不同的內心,帶出關係的轉變。
故事的最後一個階段,是Kathy的現在,故事明朗化的一章。
與Madam、Ms. Emily(Hailsham的老師)的重逢,
讓Kathy的探索之路達到終點,這一章所揭露的,並不只是學生的答案,
還包括了作者想要點出的議題,What?Why?When?
對於學生們的未來、教師們的想法…都可以從此章獲得解答。
【個人心得】
我說最後一章作者點出議題,而非表達自己的看法,
是因為我並沒有感受到強烈的觀點,相反地,作者在最後的重逢當中,
適度描述每個人的觀點,每一個人,都代表一種想法。
Madam的理智、Ms. Emily的溫柔、主角群們對答案的反應…
很多事情的答案,並非絕對,與答案相比,如何自處,或許才是最重要的功課。
作者的文字我也喜歡,尤其是描寫環境的部份,
譬如在Hailsham的景象,什麼樣的教室、窗外有什麼聲音、運動場的周遭…
類似這樣的描述性文字很多,尤其是前面兩章。
藉由環境的描述,能感受到主角群們的心情,嘈雜、靜謐…等等,
聲音與視線,都能幫助我進入故事(我是屬於邊看文章,腦中就邊跑畫面的讀者)。
唯一讓我覺得有些不耐的,是前面兩章不斷回憶的過程。
由於本作都是Kathy的回憶,而最緊湊的明朗化階段都放在最後一章,
所以當我看到中後段的時候,會忍不住想「到底要回憶到什麼時候啊~」
所幸,在我覺得回憶好多的時候,就到了最後一章,在我的接受範圍之內。
加上最後一章一口氣把答案交代出來,緊湊的步調讓我忘記在捷運上,
議題、想法、情緒…都濃縮在最後一章,推薦!
如果跟我一樣前面的回憶看到有些不耐,就分天慢慢看^^
接在緊湊步調之後的,是回歸日常的生活,
我很喜歡最後的這一部份,可以看到主角群如何自處,
面對並學習接受自己所找到的答案,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面對,
有那麼一下子,我是眼眶泛淚的,但這並不完全是難過,
可能是瞬間為了所有的人感到無奈吧。
這本書有拍成電影,不過,電影的分類很奇怪,很多介紹都寫著「懸疑」,
明明一點也不懸疑啊~這個分類誤導得太嚴重了吧^^"
的確,故事前面都在鋪陳細節,想要塑造一些謎團,
但這和「懸疑」差得可遠了,並沒有懸疑到需要解謎,
真要說的話,反思的意味比較濃厚,應該歸於「劇情」類吧。
【私心評等】
故事題材:★★★★★
敘述方式:★★★
我喜歡本書的議題,反思的意味濃厚,作者也沒有直接丟出什麼想法,
看到結尾,是會感到無奈,但並不完全是讓我難過的Ending,
辭句當中有無奈的嘆息,也有能夠接受一切的豁達。
敘述方式我給的星等比較低,這倒不是文筆或氛圍的問題,
而是因為本作很大一部份都在回憶,描述Kathy、Ruth、Tommy的互動,
對於想要知道答案的我來說,偶爾會感到不耐。
再加上是以回憶的方式描述,
所以Kathy常常會出現「在講這件事之前,我要先說一個月前發生的插曲」 之類的話,
看多了就會想,到底還有多少個插曲之後才會有解答啊…
不過,故事的最後我非常喜歡!
作者導出的議題,還有回歸日常後的平淡,兩者的反差達到平衡,
就像我之前說的,無奈與豁達並存,Sad but touching…
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的帳號,請使用「名稱/網址」的身分留言,這樣我才看得到有新留言。(使用「匿名」留言,我會收不到留言通知,還請大家不要使用^^)